一招秒杀9800X3D,R9 X3DCPU进阶设置教程,不再高价低能
前言
众所周知 R9 X3D CPU 的两个CCD是异构的,CCD0堆叠了3d vcache,CCD1则具有更高的频率;两个CCD上的核心进行通讯时,延迟比较高,对绝大部分游戏来说,这会显著降低帧率;所以,在执行游戏任务时,应当尽可能把游戏的所有线程交给同一个CCD中的核心运行——然而,Windows的默认调度策略不是特别智能,游戏的各个线程会跨越CCD进行通讯,所以在许多UP的测试结果中,R9 x3d CPU的表现不尽人意。
AMD提供了一套调度方案:执行游戏任务时,直接让频率CCD中的核心休眠(如果游戏在频率CCD上表现更好,那也有可能是缓存CCD休眠,但我没玩过这样的游戏)。
也有另一种方案:直接在BIOS中关闭CCD1,这样R9 X3D CPU就变成了一个频率多0.2GHz的单CCD X3D CPU。这样确实可以一键秒杀9800X3D,但这个方法浪费了一半的多核性能,在需要用到另外八核的时候调整起来也很麻烦。
那么,有没有更好的方案?
对于绝大部分玩家而言,打游戏的时候后台都会挂点小程序,比如QQ微信;网游玩家一般还会挂个语音软件和队友沟通;再加上Windows系统的少许负载,这些程序所带来的负担已经不是完全可以忽略的份量了——所以,如果有一个完美的方案,它应该:(对于绝大部分游戏而言)让游戏运行在CCD0上,最大程度释放CCD0上的带3D-vcache的核心的威力;然后,让CCD1内的核心处理其他负载,减轻CCD0的负担。
这样一种方案,通过使用Process Lasso这款软件,就可以实现!
具体如何设置,等会再细说,先来看一看这套方案的效果吧!
测试平台、环境
类型 | 型号 |
---|---|
主板 | 技嘉B650M电竞雕 |
CPU | R9 7950X3D |
内存 | 光威神策7000C32超6200C28 |
显卡 | 蓝宝石7900GRE超白金 |
操作系统 | Win11 24H2 |
固态 | 致态Tiplus7100 1T |
散热 | 九鲨JF500 |
电源 | 驿晨宇玄武850K |
机箱 | 金河田 长安Pro |
测试平台如上图所示,选取CS2和无畏契约两款游戏,测试其中激烈的战斗场景。
CS2: 1080P低画质(手里最好的显卡是7900GRE,往上提画质会显卡瓶颈,这个画质刚好全程显卡不瓶颈),观看今年上海major中spirit和faze对战的demo,选择donk视角的第一回合手枪局(这个回合的战斗是比较激烈的,A小A大都打成一锅粥了)
无畏契约:2K全高(全程显卡无瓶颈),选取整个游戏最卡的团队乱斗模式,商街、小镇、渔市这三张图各打三次(为什么选这三张图是因为我一共打了9局,刚好这三张图都各打了两次)
通过这两款游戏,对比以下三种双CCD R9 X3D CPU的用法:
第一种,直接关闭CCD1,变成频率高0.2G的R7 X3D CPU
第二种,安装AMD芯片组驱动程序,打游戏时CCD1自动休眠
第三种,使用Process Lasso,限定CCD0跑游戏,CCD1跑其他任务。
在测试过程中,后台打开QQ、OOPZ语音。
测试结果
CS2
平均帧 | 1%Low帧 | |
---|---|---|
关CCD1 | 376 | 239 |
芯片组调度 | 366 | 231 |
PL调度CCD0只跑游戏 | 376 | 246 |
无畏契约
平均帧 | 1%Low帧 | |
---|---|---|
关CCD1 | 370 | 174 |
芯片组调度 | 351 | 169 |
PL调度CCD0只跑游戏 | 392 | 202 |
从测试结果中可以看出,采用本视频提及的方式,在CS2中的提升并不明显,但在无畏契约中,1%Low帧提升幅度高达15%!购买9950X3D的朋友们,用这一招确实可以秒杀9800X3D;而买7950X3D的朋友们,秒不秒得了9800X3D我不知道,但肯定能秒杀7800X3D。
“芯片组调度”的结果不是特别对劲,测试时,观察微星小飞机的OSD监控,得知CCD1偶有负载;此方法的结果偏低,应该是CCD1偶发负载导致的。
合理推测,后台负载越重,使用Process Lasso进行调度的收益越高。
(由于个人时间精力有限,本视频的测试过程过于简单,希望知名up主们能像51972那样,通过人工建立对局,精准控制技能释放,来搭建严谨的测试场景,复测一下)(这段话发评论区)
使用教程
在Process Lasso的首页,按如图所示的方法,进入“CPU集合”

新建这样一条规则,将所有任务软性限制到CCD1

然后,进入“CPU亲和性”
对你的每个游戏,选择其进程,为其新建CPU亲和性规则,选择0-15
(12核R9则选择0-11)

这样一来,设置就完成了。进入游戏后,可以观察到,CCD0和CCD1均有负载。